如何快速看懂理财产品合同

有句俗话说得比较直接

“人很难挣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有一些高净值客户

刚好踩中了时代发展的红利

比如,企业改制、外贸、房地产等

创业上很成功

 

而随着时代的变革

如何守住财富

成了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

 

理财富被收割的那些渠道

(大A股,这个暂时不提)

前几年的P2P

满大街装修比银行还要豪华的各类财富机构

接下来是信托

再接着是三方财富的非标固收

 

上述产品

其本质都是基建大发展趋势下的民间借贷

这一轮经济周期的结束

跑的快是唯一的出路

 

很多朋友非常困惑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如何避免踩坑?

 

任何口头承诺都不作数

法治社会

白纸黑字的合同才具备效力

 

在购买理财产品(正规)之前

根据监管要求

需要作投资者风险评估

 

划重点:

一定一定要根据自身真实的情况来回答问卷

 

假设理财经理给你推荐了一个产品

你觉得挺不错

但在购买时才发现

由于风险等级不匹配导致无法购买

这个时候,基于真实回答问卷基础

就说明

你的风险偏好与产品的风险等级不匹配

切不可为了购买而重新作风险评估!

 

现在就以某银行系理财为例

(第一批成立理财子公司的股份制银行)

看看如何快速解读一份理财产品合同

 

1

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书

 标准合同文本

内有产品的监管机构、风险提示等内容

 重点关注理财产品非风险评级

 该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产品的风险等级排序

图片

 理论上来说

 以大数法则和概率来看

 一星的产品风险小于二星产品

 

2

理财产品说明书

 产品解读的关键!

 

 产品要素

理财产品登记编码

可在“中国理财网”查询相关信息

 

产品类型:如固定收益类、非保本浮动收益型

(资管新规下,如果有人告诉你“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请让他拿合同来解读

(理财产品,即使是最低风险等级的产品,都会在合同上标注为“非保本浮动型收益型”)

 

业绩比较基准:一般以年化收益作展示

(非承诺一定达到,仅为测算出大概率可以实现的收益水平)

 

图片

产品周期:如最低持有期、产品期限等

预计资金到账日:赎回或到期后,资金到账时间

 

重点:投资管理(底层资产投向)

  一星级(低风险产品)

 划重点:不投资于股票、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等

 底层资产均为低风险标准化产品

图片

 

二星级(较低风险产品)

划重点:不投资于权益类资产

(大A股的波动,与我无关)

图片

 

三星级(中风险产品)

划重点:投资范围包括权益类资产

(权益类资产一般会有投资比例要求如最高不超过20%,可享受权益类市场的成长红利,同时也要承担一定风险)

图片

 

从上述三种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底层投向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底层投向的不同

导致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逐步提升

 

3

过往业绩表现

过往业绩虽不能代表未来

但是是一个预期的重要参考!

不同产品因投资策略、建仓时间的不同

在收益的绝对表现、波动率上会有较大区别

 

下面是两个同样都为中风险的产品

期限一样,均为18个月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个?

A:

图片

 

B:

图片

 

从成立以来的年化表现来看

似乎A更好?选A吧

 

如果我们再看看产品历史以来的具体的表现

特别是在收益是否平滑上有什么不同呢?

 

A:

图片

 

B:

图片

 

是不是结论有点不一样了?

从历史表现来看

B产品的的表现更为均衡

 

A产品今年以来特别是近3个月收益回撤

因其底层有权益类资产配置

且其业绩比较基准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参考

在当前股市波动的大环境下

A产品必然会呈现波动的趋势

 

综上,A产品不太适合当前

如果,周期轮动到了下一个牛市

A产品就可以享受到权益类市场增长的红利

理论上就是一个固收打底,权益增厚的

固收+产品

 

一位“称职”的理财顾问作用非常大

合格且称职的理财顾问

因其工作需要

会在宏观经济形势、股债市运行基本逻辑

产品投资底层、管理人风格、产品历史表现上

有更为全面和综合的认知

 

与理财顾问沟通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对资金的未来安排(涉及投资期限、风险)

自己的预期收益水平

对产品的要求(期限、灵活性)等

理财顾问才能结合需求给到专业的建议

 

实操建议

 

1、清楚知晓自己及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

一般来说

风险承受能力会随着的年龄的增加而逐步降低

一定要选择匹配自身风险等级的产品

 

2、收益、风险、灵活

不可能有三者皆优的产品

保本保息、收益高、又灵活

这样的产品,背后隐藏巨大的风险

 

3、选择正直、专业的理财顾问

能站在客户的立场

不仅仅为了销售而销售

帮助客户筛选适合的产品

且能基于客户具体情况做出专业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