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问题带你剖析理财还能买吗

  理财是否依旧繁荣?

  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全国共有 265 家银行机构和 30 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 3.71 万只,较年初增长6.88%;存续规模 25.34 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 1.04 亿个,较年初增长 7.24%,同比增长 13.41%。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新增 679.06 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新增 21.38 万个。

  

图片

 

  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理财网2023年上半年理财数据报告

  从数据的直观感受来看,个人理财投资的客户逐步呈上升趋势,但是单笔投资金额在逐步下降,区别于存款产品的特性,银行理财在拥有一定收益性的同时,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客户投资理财,但不大笔投资的原因,那么银行理财到第还能不能投资?

  相比较于资管新规出台之前,多数资产价值客户更倾向于把钱投资银行理财,保本、稳健收益是理财的代名词,但是自从2022年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以后,理财不在刚性兑付,变成了净值化管理。

  理财为什么会亏损?

  过去银行的理财产品“保本”,建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2008年-2016年,中国的平均GDP增速都在8%以上,市场上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经济更是平均增速超过了16%,市面上投资回报超过10%的项目屡见不鲜,银行在融资后再转投资,投资回报率在8%以上基本不成问题,所以,提前兜底兑付给客户一个4%-5%的理财收益兑付,银行依旧是盈利的,给予客户的理财收益一定是保本且稳健的。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暴雷,以房地产为支柱的地方经济正在逐步迁移,同时房企不断暴雷导致上下游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而引发投资恐慌,恰逢三年疫情结束,民众对资金的使用,更加谨慎,不再做更多的投资,而是转向更加稳健的储蓄型产品,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就变得愈加谨慎。

  各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市场监管的规范性加强,投资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去杠杆之后,投资的回报率也回归理性范畴之内,没有可预见的投资回报率,银行更趋向于向理财客户收取小部分管理费用,理财收益净值化,客户自负盈亏。

  银行理财还能买吗?

  市场经济下行、资管新规落地和投资环境不明确导致保本、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彻底变成了历史;但这并不意味银行理财不再能买,从上半年批露的理财产品数据就可窥探。

  1、了解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做足功课

  对比于基金产品的一揽子股票,理财产品篮子里的底层投资资产更加稳健一些,了解这些底层资产的投资情况,能更精准识别该理财产品风险请款和收益水准,截止2023年6月份,理财类产品的具体底层投资资产如下。

  

图片

 

  以某银行理财为例,各理财产品的底层投资产不同,因此引发的理财收益性和稳定性不同,在理财购买之前要先考虑底层资产的具体投向和相关占比。

  

图片

 

  2、改变自我认知,接受理财浮动收益

  改变固有的理财保本心态意识,接受现有市场理财净值化管理的事实,自我检视资产可投理财比例,自我设定理财浮动收益可接受区间,然后基于自我的诊断去选择理财产品,是选择以债为主的理财产品还是权益类型的理财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