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柜台存款如何避免错买成保险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存款约10.8万元, 2024年一季度我国人均多存超6000元。如果你达标了,准备如何打理这10万元呢?

  小A的选择是存起来,她看中了小区门口一家商业银行推出的存款产品,到柜台办理可享受0.5%的上浮利率。只是,本想办定期存款的她,差点买成了保险

  警惕陷阱,记得要存单

  搜罗网上的信息可以看到,不少人或他们的家属都遇到了类似情况,销售人员是如何误导消费者的呢?从小A和网友的案例里,我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某些银行销售人员的误导话术,以及应对方法。

  话术一:现在定存利率这么低,要不了解一下这款新产品,利率比定期存款高。

  对策:和销售人员确认产品究竟是什么性质?存款、理财还是保险?如果担心直接问,得不到真实回答,我们可以从侧面打听。例如,询问产品的发售公司是谁,或是产品的具体名称和收益方式等信息,来判断自己买的是不是保险。

  话术二:这个产品到期后,也是可以连本带息一起取出。

  对策:询问产品多久后到期,一般要5年、10年,甚至更久后到期的产品,大概率是保险产品。此外,还要确认是不是中途可以随时取出,以及随时取出会不会有本金损失。虽然储蓄型保险到期后确实是可以保本保息取出的,和定存的差别是中途不能取出钱来,想要取钱,只能退保,退保会有本金损失的可能。定存可以随时取出,本金不受影响,只是利息变少了。

  话术三:这是带有保障性质的储蓄产品。

  对策:如果你只想办理存款,不管这个储蓄产品被描述成有“保障性”,还是有“理财性”,只需问能否开具纸质存单或是存折。如果有存单或存折,肯定是存款产品;如果没有,就有可能是保险或其他非存款产品。

  话术四:这是银行正常的办理流程,只要全部回答“是”就好。

  对策:办理保险业务的过程会比较复杂,需要签署多份协议。根据监管要求,销售过程中必须要“双录”,且录像过程所需的时间很长,这个时候业务员往往会说是正常流程。保险的“双录”是需要投保人跟销售人员同时出镜的,且代理人要展示个人资质等信息,遇上这样的情况就意味着自己购买的是保险。

  很多人觉得,银行买保险就是在骗人,非也。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商业银行有权经营保险代理业务,也就是说银行买保险是正常开展业务。然而,有的业务人员为了完成业绩指标,会将保险产品描述成类似存款或是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监管部门针对这类诱导问题发出过很多次风险提示,也要求相关企业进行整改。我们消费者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见招拆招!

  买错了别慌,可以这样做!

  去银行柜台存钱,两天后在家里收到了保险合同,这个时候也不要慌,冷静处理退保就行。

  所有保险都有犹豫期,在犹豫期内,消费者可以选择全额退保,不会有本金的损失。在银行购买的保险,多为寿险,犹豫期通常为15天。这意味着,在购买产品后的15天内,你可以随时打电话到保险合同上注明的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办理退保手续。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会在产品购买后的3个工作日内会把保险合同送达,所以也不用担心自己会错过犹豫期。

  万一,你没能及时看到保险合同,过了很长时间后才发现自己买成保险了,建议先和银行及保险公司联系协商;其次,可以拨打监管电话12378申诉。正如前述,保险销售的整个流程需要录像录音,有记录为证,可以核实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导行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