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金大佬们都在想什么

  熬过了史上最难的2023年,2024年开局机构圈的氛围显得异常清冷。往年这时候各大机构正忙着集中上新年度预测和金股,虽说历史表现也是猜错的时候居多,但就像春晚一样,属于气氛组的存在。

  今年开局,少了气氛组,多了认真的反思。这几天,狼叔参加了几位基金大佬的路演,也看了若干封知名机构写给客户的信,字里行间不乏对过去一年投资失利的总结。大佬们在逆境中的思考积淀,对于2024年投资颇有可借鉴之处。

  1、宏观层面:应该看长远却固执于眼前

  2023年,学院派基金经理们是最痛苦的一群人,因为投资决策模型的起点——宏观分析失效了。一方面是因为宏观经济运行复杂,政策、预期与实际数据表现之间不断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是“东升西降“的预期落空,美股走出大牛导致国际资金抽离A股,这让习惯按照清晰经济预期操作大体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感到异常不适应。

  在2023年1月1日,慎知资产创始人余海丰在官微发布了2023年展望,预测全年A股温和上涨,看好消费、基建,甚至是地产行业。在当年年中投资人沟通会上,余海丰再次强调将聚焦高端白酒。全年跑下来,实际结果是无一看对。

  余海丰在总结投资失利原因时表示,“最重要的是年初高估了经济复苏的韧性,后面低估了政策的冷静。”这其实也是很多机构投资者感觉全年节奏全部踏错的原因,年初对于经济复苏预期过高,快速打起仓位,结果发现预期过于乐观。

  余海丰绝对称得上大佬二字,作为前泰康资产董事总经理,他曾创造6年累计收益达315%,规模从4.3亿元激增至110多亿元的纪录。余海丰对于市场重要节点的判断,具有丰富的经验,曾成功躲过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和2021年春节后的暴跌,如果没有对大势的深刻洞察和理解,是绝不可能做到的。就是这样一位实战能力超强的基金经理,对宏观经济出现严重误判。

  客观地说,主流机构对宏观经济的研判虽然一度有些乐观,但并不能说完全看错。2023年全A指数的净资产收益率下滑幅度,与2018-2019年市场低迷期相近。而且市场估值的确不贵,全A指数市净率在2022年10月就回落到了2018年低点的水平,一批基金经理践行价值投资,在2022年四季度估值底发动了反弹,并延续到2023年一季度。

  但是,学院派基金经理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基本面放在不同周期跨度下去看,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一两个季度的基本面反弹,在一年或几年的下行周期内,就是一次短暂的修复。

  

图片

  GDP的趋势性变化决定了股指的趋势

  长期经济增速中枢的趋势性变化,会拉长市场牛熊。如2010-2015年,中国GDP增速中枢从10%以上下降到6-7%,上证50指数的熊市从2010延续到2014年上半年,期间全A指数也是走出了偏弱的震荡市。

  机构投资者对宏观大势的判断,应该看得更加长远,但过去一年却是太过注意短期数据的改善,忽视了宏观压力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盈利底、估值底不断被证伪,价值投资逢低买入越来越被动,这些市场现象也正是来源于此。

  2、行业层面:应该看变化却僵化于经验

  宏观判断对下行压力预估不足,直接导致行业配置策略的失效。不管是无脑怼新兴赛道,还是买金融、白酒核心资产,买什么赔什么,即使是分散投资也没有好的避险效果。

  拾贝资产掌门人胡建平在给投资人的信里写道:“构建了以消费为主的组合。遗憾的是一年下来,被打脸很多,很多事情和我们设想的相差很大。”

  胡建平在鹏华基金任职时拿过金牛奖,创办私募后的代表产品从2014年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保持在12%左右。构建以消费为主线的组合,从逻辑上讲是防守反击的策略,机构主流思想认为不管经济形势如何,消费总是会有相对占优的表现。就像前两年市场流行的说法,不管怎样,买茅台就对了。但正是因为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状态超出了预期,所以消费行业的配置逻辑出问题了,消费升级的故事不再动听,地产的低迷也确实影响了高档消费的信心。

  狼叔早年采访基金经理时,听过很多消费行业投研的故事,比如有的基金经理会蹲在酒厂门前数有多少车来拉货,有的基金经理会在超市里看乳品出厂日期,以此推算商品周转速度。因为行业透明度高,消费升级的长逻辑又清晰,所以消费行业一直受到机构投资者偏爱。单纯从行业基本面来说,2023年买消费并没有错,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的净资产收益率都明显好于2019年,但2019年的消费股走出了牛市,2023年的消费股基本面更好,股价却更低了。

  胡建平的反思是“很大一部分是我们错了,旧船票没能登上新船,一部分是节奏搞错了,还有一部分是严重低估了中国资产的投资受到国际资本流动影响之大,也有一部分是即便被市场虐了无数次以后,我们依然觉得市场可能搞错了。”

  索罗斯也是认为市场总是错的,但索罗斯并不会在市场先生的杀威棒下被动挨打,而是在市场开始纠错时下注。狼叔觉得,尊重市场客观走势是2023年留下的最宝贵经验,学习索罗斯而不是巴菲特,对于A股市场投资更有实际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