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越跌越买 说法可能欠妥

  经常会看到、听到“越跌越买”这个说法,日前接受采访时又有人提及到“越跌越买”,并且是从正面的角度作为预设的前提说到的。对此,我立即表明了观点:“越跌越买”这个说法可能欠妥,因为可操作性差、太笼统、不严谨。

  第一,它顽固地坚持了已经发生的过失,且依然在延续着、扩大着之前的错误,死不认错,一条死胡同走到底。做投资,都是在预判未来要上涨的,如果现实与预期出现了差异,如果基本面情况、市场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还必须死犟着吗?风险控制措施在哪里?

  第二,下跌了多大的幅度之后可以补仓?是每跌0.10%,还是每跌1.00%?还是每跌5.00%,还是每跌10.00%?……,从策略严谨的角度来看,这个方面必须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我接触到很多量化操作都是如此这般地精细,且连同风控。

  第三,每次补仓的时候用多少资金?假定拟补仓的资金有一定的规模,那么,每次补仓使用多少比例的备用资金?是1.00%?还是5.00%?还是10.00%?参照上述比例,不同的补仓资金使用标准,分别意味着补仓100次、20次、10次。如果补仓的资金额度用完了,咋办?躺平?

  第四,补仓资金的规模与原先持有的规模对比,分别在组合中的占比是多少?如果原先持有的比例很低,那么是否涉嫌之前的研究没有做扎实,不敢上重仓?如果之前就已经重仓,然后继续重仓,是否涉嫌组合的集中度过高、分散投资不够?如果之前就已经重仓,而后续的补仓规模有限,那么补仓的效果在哪里?

  第五,全面注册制了,不断地会有好股票发行上市;新基金的发行速度比股票更快,不断地会有更具诱惑力的新品登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老与新,也是一种配置,毕竟市场在不断创新发展着。千万不可以在“越跌越买”中耗尽了自己的流动性。

  上述观点是《我的长期投资理念》旧文的同脉延续。我坚决支持长期投资,但反对僵化的长期投资;我坚决支持长期持有,但反对毫无原则的长期持有。长期投资与长期持有,完全是两回事。现有5000多只股票,不是每一只都必须买,买,买;现有11000多只基金,不是每只都值得申购,申购,再申购。我非常认可的一种风控措施是:确定阈值,相信市场,敢于认错,坚决执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相信专业,提高胜率,扎实研究,三思后行。

  策略众多,褒贬不同,多多赢利,才是关键。具体到对于ETF·FOF的管理上,投资标的明面上看是ETF,本质上都是指数,因此更要慎重。每个指数代表着一类或几类股票的价格波动总趋势,如新能源、电池、光伏、碳中和、房地产,等等,认清趋势,及时脱身,置身局外,事不关己,最为重要。保护投资者利益,不仅仅是口号;投资者利益至上,全部表现在实操中。ETF·FOF,基于投资标的风格的稳定性、极佳的透明性、超好的流动性,必将会给持有人带来良好的投资体验。

  作者:王群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