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晓娇:理财第一要务为控制回撤

熊市不悲观,牛市保持警惕

我的投研框架建立于公募基金公司。从信用研究员起步,至2018年开始管理组合之前,有将近8年的时间,我都在从事债券研究工作。比较长周期的信用和宏观利率研究使我在投资中天然的具备一个自上而下的思维习惯。

从业13年,我见证了国内债券二级市场的快速壮大,更重要的是,在长周期无风险收益率逐渐下行的过程中,我也亲身体会到了市场周期力量的强大,因此也养成了在熊市中不过分悲观、在牛市中保持警惕的个性。这种个性也跟随我从公募转战理财子战场。

以我在管的招银理财招睿睿远稳进(尊享)1号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产品代码PB19601A)为例。该产品成立于2022年债券收益率阶段低点,和权益市场短期急剧反弹之后,组合成立至今(2023年11月20日)沪深300下跌了14%,二级债基指数下跌了1.4%,中债总财富指数涨幅仅有50bp,而我们这只定位中高波固收+的产品则赚取了1.88%的绝对收益,组合整体在收益和回撤量各维度均明显优于市场指数。

 

图片

注:数据来自wind,招银理财。该产品为固收+产品,与市场二级债基指数、10%偏股基金指数+90%短债、10%沪深300+90%短债具有相同投资范围和类似的投资比例。

 

事后复盘,我们也在反思,哪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仍有调整的空间。

2022年9月末,债券绝对收益率水平已经非常低,而权益市场跌幅较深,市场情绪非常悲观。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始逐渐增加一些大盘股指仓位。到了2022年10月末,权益市场低位、债券市场收益率低点时,组合的搭配是权益仓位偏高、债券仓位和久期均偏保守的状态。当市场反转时,组合整体回撤幅度可控。

今年上半年,市场运行整体平稳。从8月份开始,我们观察到资金面有不够稳定的迹象,而权益市场在经过了一个不错的反弹之后有所疲软,经济基本面也没有像投资者预期的那样快速企稳反弹,因此我们降低了权益整体仓位,同时也降低了组合久期,近半年的股市下跌和债市的波动中,二级债基的平均最大回撤大约2.5%,我们组合的最大回撤1%。

 

 

践行“第一要务为控制回撤”的理念

在投资的初心上,我也非常认同李录的说法,“将客户的每一分钱看做是我们父母节约一辈子省下的积蓄”,因此力争在波动的市场上与客户同进退,帮客户守住自己的财富。

具体到操作层面,首先是不在信用利差很低的情况下过多暴露信用债的持仓,我们在去年二季度后,组合的久期主要来自利率债。当市场发生调整时,快速降低利率债的持仓便能实现组合仓位和久期的大幅下降,从而一定程度上达到防守的目的;另外,由于基本面预期变化、风险偏好提升导致的债券市场调整对于固收+产品来说,有一个天然的对冲手段,便是通过增加顺周期权益仓位去实现。

为了更好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能够最大程度管理好产品的业绩,我们也在这几年的工作中逐步总结了一套独有的产品净值量化监控体系。

结合投资风险预算和投资品种的绩效等手段,全面监测组合净值达成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这些量化指标就像一只托住组合净值回撤的手,使组合在关键节点保有更多的安全垫。例如在固收+产品中会通过风格性价比、仓位性价比、品种性价比来实时监测产品净值。

 

图片

 

 

债券和权益两类资产均有投资机会

债券市场在经历了去年年末的大幅调整之后,今年以来运行整体较为稳定。进入四季度以来,受到短期资金面波动和政府债发行放量等的影响,收益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我们认为,尽管潜在的政府债供应量可能仍较大,资金利率短期看可能较难大幅度回落,但经济基本面整体呈现弱修复格局,虽然前期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调控的政策,但真正推动地产销售实现持续性回升仍需要观察,因此债券市场可能延续窄幅波动的整体特征,在收益率短期有上行的情况下提升整体票息是个较为安全的策略。

权益市场方面,由于经济基本面目前没有看到强劲的复苏局面,而海外市场的扰动依然存在,居民整体风险偏好较低,尽管政策利好频发,但市场指数级别的反弹不大。整体来看,市场处于一个磨底阶段,好在经过了将近三年时间的调整,一些龙头企业估值已经不贵,自由现金流也出现改善迹象,因此长期来看,这个位置介入亏损的概率不高,我们认为对于注重长期绝对收益回报的理财客户而言,这个时间段是布局中低波固收+产品的一个较为友好的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